出成都沿成雅高速公路向南行至寿安出口,驱车再行约10分钟左右,便到了西来古镇。全程约70公里。(以下转贴)
走进古镇,呼吸的空气里会有一种温馨。两旁百米的长街全是木结构的瓦房,都是明清时代修建的民居,风格是典型的川西特色。青石板路和青瓦串连着每家每户的情感。街道平整, 相比其他古镇而言,西来的街道要平直宽阔一些。街口有一座西来的代表建筑文峰塔,又叫惜字宫,是古人用来烧写过字的纸的地方。塔始建于清朝道光十三年,塔身四周是戏剧雕塑,所配文字均为九曲篆文,世所少见。古镇上的戏台今天仍很热闹,因为戏台前是灯台。每逢民间有意义的节日,如春节、九月初九,就要挂上长的红灯笼串,每家每户的门前也要挂上大红灯笼。
古镇的中间有个戏台,戏台至今还在上演戏曲,每逢节日期间非常热闹。这戏台有别于以前看过的戏台,它不是几根柱子空支着,而是在房屋的第二层,楼下一层依旧是住户。戏台前有个灯台,逢年过节,灯台上就会挂满长长的灯笼串,一片喜气,灯台下有龙和荷花的雕刻及两行字。没上戏台去看,抬眼望去,无人演戏,却有不少人在喝茶,家常由茶散开,在阳光下袅袅的化不开。
西来古镇顺着戏台由灯台左边一条街进去,房屋建筑依旧是木板房,只是那气势却有些大了。如果说刚进街那条街是粗糙的话,那么这条街就是细致了。有一种熟悉的感觉涌上来,那是仿古意浓,生意兴隆的感觉,街两边的店铺多起来,也热闹起来,只是在走过一张张形态各异、神色包罗万象的人们后,忽然觉得,那条平淡无奇的街更能让人轻易就触动心底一块柔情。
西来古镇最让人称奇的是临江的古榕。这些古榕分布在古镇老街背面临江的地方。河堤上有序的排列着11棵树龄在千年左右的榕树,姿态婆娑,宛如游龙出水。古榕里最为有名的当数观音树和夫妻树了。夫妻树两树合抱,恰如古诗中的连理枝,已是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的情态了。
西来古镇大树枝繁叶茂,挡住夏日灼热的日照。因而临河的坝子成了古镇人的聚会场所。每一个清晨和黄昏到溪边洗衣择菜,在夏日炎热中到老树下寻找凉风。到了冬天,那些暖暖的阳光则是个人们发出聚会的信号。在苍穹下,与古镇一起相伴千年的古榕,眼前经流不息的临溪江水。观群鸭戏水,游鱼舞蹈,让人神思飞扬。
古镇人的生活舒适而平静。远离了都市的繁华和喧嚣,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这片净土。古镇上的年轻人大多出外打工了,只剩下老人和孩子。他们几乎过着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的生活。他们中有的人甚至从未去过十几公里外的蒲江县城,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与我们的交流。那是一种真挚、淳朴的交流,让我几乎忘了心中所有的不快。
镇上的人走家串户,在街角,在江边,在简陋的茶馆里讲述旧闻和新闻。也许他们不会像文人那样去追寻生命的意义,但他们的生活本身就是很多人想要却又无法寻觅的。那些平静的岁月仿如一只远去的歌谣,而今我们只有在这些残存的音符里找寻一些碎片,一些印迹。
当今天都市的人情冷暖被更多的水泥钢筋阻隔的时候,西来,依然顽强的固守着传统的人文。那些淳朴的笑容是对远亲近邻的一种祝福。对于远来的游人,他们依然以这种态度迎送。随便走进一户人家,主人会像亲人一样招呼你坐下,一起唠唠家常。他们用地道的方言给我们讲述着他们的生活。那份热情、淳朴,足以让我们感动吧!

好古老的古塔

街边的小茶馆

嗨,你好

哦,妹妹你好

无题

漫步在古街上(找找看你认识几个名人)

有间客栈

爱劳动的好小青年

街边的小店

随便照得

好看的头花

门外笼

工行?

古船棺

大户人家

夫妻古树和一个肥妹妹

古榕树

母子榕树

千里寻他在这里

“大”茶壶

向左、向右。。向下

洋行哦